《候人猗兮》是《诗经·曹风》中的一首古诗,虽篇幅短小,却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等待心上人时的复杂心理和深切期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执着与纯真。
原诗如下:
> 候人兮猗!
> 俟我乎巷兮!
>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人涉卬否?
> 独行踽踽,岂无他人?
> 不如我同父。
> 候人兮猗!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行,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开头“候人兮猗”一句,语气悠长,仿佛一声叹息,道出了女子在等待中的孤独与无奈。“俟我乎巷兮”则进一步说明她是在巷口等待,时间漫长,心情焦灼。
接下来的几句,“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意思是说,船夫在招手,别人已经渡河了,而“我”却还在等。这里用“人涉卬否”来反问自己是否也要过河,表现出一种犹豫与迟疑。接着又重复“人涉卬否”,强化了这种情绪的波动。
后两句“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她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心中不禁自问:“难道没有其他人吗?可是他们都不如我的父亲。”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对亲情的依恋,也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女子在等待爱人时的心理变化,既有期待,也有焦虑;既有孤独,也有思念。它不仅是一首情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的情感世界。
尽管《候人猗兮》在《诗经》中并不算特别著名,但它以其真实、朴素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篇佳作。今天重读这首诗,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深情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