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犬吠尧的基础意思】“桀犬吠尧”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多怨,故亡。夫君,民之主也。一物失称,乱之本也。夫犬,非其主而吠之,是无礼也。”后来被引申为比喻那些不辨是非、盲目效忠于恶人的人。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明知对方是坏人,却仍然为其效力或辩护的人,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基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桀犬吠尧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字面意思 | 桀的狗对着尧叫,比喻对不好的人仍忠诚效劳 |
引申义 | 表达对盲目效忠、不分善恶的行为的批评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讽刺那些明知对方是恶人却仍为其卖命的人 |
情感色彩 | 贬义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常用于书面语中 |
近义词 | 无原则效忠、盲目服从、趋炎附势 |
反义词 | 明辨是非、正直无私、坚持正义 |
总结
“桀犬吠尧”原意是说桀的狗对尧吠叫,其实并无道理,因为尧是贤君,桀是暴君。后世用此成语来比喻那些不分善恶、一味追随恶人的人。这种行为在道德和政治上都受到谴责,强调了辨别是非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忠诚不应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真正的忠诚应建立在正义与良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