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补阙漏的诗句是什么】“裨补阙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弥补缺失、补救疏漏。在古诗词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裨补阙漏”这一词语,但有许多诗句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指出不足、补救缺陷、完善缺憾等思想。以下是对相关诗句的总结与整理。
一、
“裨补阙漏”虽非古诗中的常见表达,但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有类似意境的诗句出现。这些诗句多出现在对国家、社会、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反思与建议中,强调发现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例如:
- 杜甫的诗句常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不仅关注现实问题,还提出改进意见。
-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补救精神。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也暗含了补漏之意。
因此,在诗歌中,“裨补阙漏”的精神往往以“补救”“修正”“完善”等词体现,下面将列举一些具有类似意境的诗句,并进行分类说明。
二、相关诗句表格
序号 | 诗句原文 | 出处 | 作者 | 含义简析 |
1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杜甫 | 希望辅佐君主达到理想治世,改善社会风气,体现补救与改良的思想。 |
2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补救民生之不足。 |
3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尽心上》 | 孟子 | 强调在不同境遇下都要尽力完善自身、帮助他人,暗含补漏之意。 |
4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道德经》 | 老子 | 提醒人们认清不足,及时调整,避免过失,有补救之意。 |
5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周易》 | 佚名 | 强调不断自我完善,持续改进,体现“补阙漏”的精神。 |
6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学》 | 佚名 | 强调从个人做起,逐步完善社会,包含补救与提升的过程。 |
7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 | 孔子 | 鼓励通过学习和反省来补救自身的不足。 |
8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礼记·学记》 | 佚名 | 强调通过学习发现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
三、结语
虽然“裨补阙漏”不是古诗中的常用词,但许多诗句都蕴含着类似的哲理与精神。无论是杜甫的忧国情怀,还是孔子的修身之道,都体现了古人对自我完善与社会进步的追求。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中“补缺补漏”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