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听大人们说起“东子姑妈”,但一直以为她是个住在城里、生活优渥的亲戚。直到有一次回老家,才真正明白她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多远。
其实,东子姑妈并不是我的亲姑妈,而是我父亲的一个远房表亲。她的名字叫李秀兰,大家都叫她“东子姑妈”,因为她在村里人眼里有点“东家”的意味——不是亲的,但又像是半个亲戚。她年轻时嫁到了邻镇,后来丈夫去世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那年冬天,我跟着父母回老家过年,正巧遇见了东子姑妈。她站在自家院子里,穿着一件旧棉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她,心里有些复杂。她见到我们,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还拿出一些自己腌的萝卜干和腊肉。
就在聊天中,她突然说了一句让我愣住的话:“其实,我以前住的地方,就在白洁家的楼上。”
我一愣,问她:“白洁家?是村口那个开杂货店的白洁吗?”
她点点头:“对,就是他家。那时候我刚结婚,没什么钱,就租了他家的二楼,一住就是好几年。”
我这才想起来,白洁家的楼确实有两层,楼下是店铺,楼上是住人的。以前我偶尔去他家买点东西,从没想过那上面还有人住过。
她说起那段日子,语气平静,但眼神里藏着一种说不出的苦涩。那时候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拮据,白天帮别人做些零工,晚上还要照顾孩子,生活很艰难。但她从未抱怨,只是默默坚持着。
后来,她攒了些钱,搬出了白洁家,自己买了个小房子,算是安顿下来了。虽然日子还是不富裕,但至少不用再看人脸色过活。
听她讲完这些,我心里一阵酸楚。原来,那些我们以为遥远的亲戚,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不易。东子姑妈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贵亲戚”,而是一个经历过风雨、靠自己撑起一片天的女人。
现在,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看她。她依然住在那间小屋里,门口种着几棵葱,墙上挂着老照片,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让她变得更加坚韧。
东子姑妈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并不在于血缘的远近,而在于彼此的理解与尊重。她不是我的亲人,却在我心中,早已成了一个值得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