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中秋月 苏轼 解释 赏

2025-06-13 01:30:13

问题描述:

中秋月 苏轼 解释 赏,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3 01:30:13

苏轼的《中秋月》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其诗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月亮为描写对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暮云收尽溢清寒”,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雾渐渐散去,清冷的寒意开始弥漫开来。这里的“溢”字用得极为传神,不仅写出了寒意逐渐扩散的状态,还赋予了这种寒意一种动态感,仿佛它正在一点点地渗透进人们的心田。

第二句“银汉无声转玉盘”,将视线转向天上的银河和明月。银河在夜空中静静流淌,没有一丝声音;而那轮明月则如同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盘,在天空中缓缓移动。这一句通过对银河和月亮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第三句“此生此夜不长好”,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美好时刻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诗人意识到这样的良辰美景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

最后一句“明月明年何处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诗人不仅担心今年的中秋夜无法再重现,甚至对未来能否再次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明月都充满了疑问。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的留恋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而深沉。

总的来说,《中秋月》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景色,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境优美动人,语言精炼含蓄,充分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秋夜的美丽景象,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热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